close
中國大陸企業香港股市100排行榜揭曉,迷你倉最平首三位依次為中國移動、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海洋石油。大陸企業和資金對香港股市舉足輕重,香港也是陸資邁向國際的重要跳板,陸港合作兩蒙其利。受惠於中國改革開放、經濟規模和高速增長,國企及民企崛起,不少中國大陸企業看中香港金融市場的優點,紛紛湧進香港上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可讓中國大陸企業募集可自由兌換的貨幣資金發展業務;香港市場較大的流通量、有效和規管完善的風險管理金融工具能夠滿足中國大陸企業的財務管理需要。在港上市有另一重要意義﹕香港具備健全的法制,監管機構、投資者、分析師及媒體等,能推動中國大陸公司提升企業管治、管理透明度、營運效益和財務結構。透過上市,中國大陸企業可加快改革步伐,與國際規範接軌,為企業國際化創造條件。中國大陸企業在香港股市舉足輕重。為此,亞洲週刊每年編製中國大陸企業香港股市一百大排行榜,涵蓋國有企業、「紅籌」公司(在中國大陸以外註冊成立並由大陸政府機構控制的公司)和民營企業,排名次序以企業市值為準:二零一三年三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量乘以股價;市值不計算中國企業在大陸掛牌的A股、B股和非流通股的數值。今年排行榜首三位依次為中國移動、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海洋石油。在今年三月底,中移動、建行、中海油分別是香港股市第一、第二、第四市值最高的公司,它們的市值加起來佔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一成八,接近四千九百億美元。中國企業集資規模龐大,歷來全球十大首次公開招股(IPO)排行榜上,中國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分別排列第一和第二(兩家銀行的IPO同時在香港和上海進行)。二零零九至一一年香港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首次公開招股市場。由於經濟前景不明朗和股市波動,一二年香港交易所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下跌百分之六十七至一百一十六億美元,唯其中九成的資金由中國大陸企業籌集。陸企業佔港股總市值逾半一九九三年,中國首家國有企業青島啤酒的股票在香港上市。至今年六月底,約七百四十三家中國大陸國企、「紅籌」公司和民營企業在香港上市,集資總額達三萬五千二百億港元(約四千五百億美元)。截至六月底,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為二萬六千五百億美元,是紐約市場的五分之一,中國大陸企業在香港交易所的市值為一萬四千八百億美元,約佔香港總市值百分之五十五。中國大陸企業令香港股票市場的規模大躍進,從一九九五至二零一三年,香港股市的總市值由二千六百億美元增加至二萬七千億。由於股市規模增加,大量國際金融機構和專業人士進駐香港,包括投資銀行家、會計師、律師、估值師;基金管理公司、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也因而增加對港股的資金投放,香港股市的交易量水漲船高。二零零三至一二年,香港股市成交量每年以百分之二十三的速度增長,去年平均每日成交量達五百三十八億港元。二零一二年,香港二十種成交最活躍股份中,十四家為中國大陸企業。自二零零七年起,中國大陸企業的成交量佔香港股市總成交量的七成。中國大陸企業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令香港可供選擇的股票種類大增。九十年代初,港股業務集中在房地產、金融、公共事業和綜合企業,現在則有互聯網、資源、能源、保險、基建、汽車、重工、冶金等行業供選擇,投資者可透過中國大陸企業來參與其發展和分享盈利。一九九三年,香港股票市場最大的十五家市值公司�,只有中信泰富一家是中國大陸企業。二零零三年,十五大�有中國移動、中海油、中銀香港、中國聯通四家國企。今天,香港十五大市值�有八家是中國大陸企業,當中包括中國移動、建設銀行、中海油、工商銀行、中國聯通、騰訊、中國銀行和中石油。排名的變化已充分顯示中國大陸元素在香港市場舉足輕重。目前,中國大陸只是有限度地透過B股市場、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讓外國投資者買賣大陸股票。B股市場只有一百零六家股票,QFII的額度是要審批的,而RQFII是獲批准的香港迷你倉融機構。外國投資者要分享中國經濟的成果,正好可以投資香港上市的中國大陸國企、紅籌、民企等股票。再者,在香港掛牌的中國大陸企業的素質和盈利能力大都較滬深上市的企業高,特別是大型國企未回歸A股市場以前。許多優良的中國大陸企業如騰訊控股等只在香港掛牌,沒有在深滬A股市場上市。金融業界對來港上市的中國大陸企業非常重視,香港�生指數公司先後於一九九四及九七年推出�生中國企業指數(H股指數)、�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紅籌指數),以讓投資者更方便掌握市況及揣摩這些中國大陸企業的動向。中國大陸股市日益蓬勃,香港與之合作發展乃必然趨勢,二零零九年香港交易所先後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簽署更緊密合作協議,加強雙方合作,促進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由於中國大陸企業已成為香港股市的主要動力,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上任後設定了三年規劃,期望利用香港與大陸的緊密關係作為優勢,吸引更多中國大陸公司來港上市集資,當然也包括來自新興市場的企業,藉此加強香港在金融領域的競爭力。香港交易所直接面對競爭,於二零一一年三月初打破二十五年來的慣例,把交易時段延長一小時;開市時間提早半小時至九時半,與中國大陸A股市場同步開市,讓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更為貼近,使港股可以就中國大陸的消息作出更快速反應,充份利用「背靠祖國」的優勢。一二年三月初,香港交易所把下午交易時段由一時三十分至四時延長至一時至四時。李小加表示﹕「近兩年與A股相連產品、特別如人民幣A股ETF(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的湧現,相當大程度歸功於開市時間的同步。若未來A股期權期貨產品相繼推出,互聯互通逐漸形成,兩地市場若仍要承受開市時間錯位的風險,情況實在難以想像。」大陸財富是香港的機遇李小加說,繼轉型成中國大陸企業的首選海外集資中心,香港證券市場正面臨第二次結構轉型的挑戰和機遇,在中國國際收支資本帳(capital account)提速開放的大環境下,中國大陸逐步從資本輸入向資本輸出轉變。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大陸已積累了相當規模的財富,如何實現財富的保值和增值,成為政府和民間迫切關注的問題。李小加說,中國大陸資金投資海外的速度將會加快,香港的挑戰和機遇是要打造成大陸資產的「首要海外投資中心」。為配合中國大陸對基礎金屬的需求,港交所於去年底以十三點八八億英鎊(約二十一億美元)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基礎金屬期貨市場,佔遠期和期權合約成交量八成。香港享有通往中國大陸龐大巿場的地利優勢,是拓展中國大陸業務的理想平台。與此同時,中國大陸企業亦以香港作為跳板,邁向國際市場。近日,由家族持有、香港上市的創興銀行和永亨銀行發出通告,有投資者洽購大股東的股權。市場人士相信,買家應牽涉中國大陸的企業或金融機構;潛在的買家應該是覬覦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和大量進入香港的大陸資金。去年,中國大陸房地產開發公司萬科以十點七九億港元,收購香港上市房企南聯地產百分之七十三點九一的股權。管理層指出,收購是為實現國際化鋪墊,公司也需要開闢國內外多元化融資管道。萬科表示,將海外事業部的營運總部設在香港。凱基證券亞洲營運總裁鄺民彬指出:「想在大陸IPO的企業很多,A股市場排隊很長,如果在香港上市就會有分流的作用。在香港籌資是港幣,A股是人民幣,但是人民幣受管制,靈活性沒有那麼大。如果企業需要外匯用於海外收購、業務發展,可能港幣開放性更高。」中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中國大陸和香港關係更密切,成為香港的發展優勢及潛力。香港金融市場是否能繼續在國際間脫穎而出,需看香港是否能發揮這個優勢,並利用原有的完善體制吸引更多中國大陸及外國高質素公司駐紮香港。中國大陸企業擴大香港股市的規模,香港反過來也把它們帶進國際,香港不僅為這些企業提供持續融資渠道、收購合併的機遇,更以市場力量促進中國大陸企業的管治改革。中國大陸和香港在股市發展中兩蒙其利。■儲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 的頭像
    miniddy

    miniddy的部落格

    minid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