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萬畝紅心獼猴桃,mini storage6萬畝川芎,100萬畝綠色大地菜,一年四季,彭州重點農業產業,可用“紅黃綠”三色概括,其中最耀人眼球的還是綠色的大地菜。又是一年的11月,彭州的生態大地菜又到了集中上市的時候,一場關於蔬菜的盛會將在這里拉開帷幕——11月1日,由農業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隆重開幕,活動將持續到11月7日結束。連續四年舉辦“菜博會”,100萬畝彭州大地菜由地方走向全國人民的視野,還將邁向新的高度,新的深度,新的廣度。這是一場行業內的高端盛宴——來自北京、上海、青海、甘肅、西藏、重慶、陝西、河北、寧夏等四川蔬菜主銷省(市、區)的客商,以及全省21個市(州)農業主管部門負責人,國內大型蔬菜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種子種苗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機、農資等企業參會參展,預計將有逾20萬人次共襄盛舉。這也是彭州貫徹黨的群�路線教育活動的具體實踐——博覽會首次將展示展覽搬到田間地頭,由展示觀看模式邁向了展銷田園體驗模式,讓參會嘉賓及客商直接在田間領略四川大地蔬菜,讓廣大農民、市民積極參與。這意味著,展館之外,天南海北的客商可以親臨田間,一覽標準化蔬菜基地里搖曳多姿的濃濃綠意。繁華盛會背後,位列全國商品蔬菜生產基地、全國蔬菜產業十強縣(市)的彭州,也是名副其實的成都平原的“菜籃子”,肩負著“保證市民安全供菜,保障菜農穩定增收”的功能,借勢蔬菜博覽會, 彭州外樹品牌,內強品質,立志要將鍛造“西部菜都”的宣言叫得更響!提高品質 叫響“大地菜”核心提示:先天來講,素有“天然溫室”之稱的彭州,土壤適宜於各種蔬菜生長,且品質優良,彭州常年栽培有14大類200多個品種;後天而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最重要的是品質的保證。基於這兩個因素,彭州蔬菜基地達到四川省標準農田三級以上的比例占到總面積的80%以上。從全國蔬菜產業十強縣(市)、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到中國西部蔬菜之鄉,中國西部最大無公害蔬菜和綠色食品蔬菜生產銷售基地,這些傲人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彭州對蔬菜質量安全的嚴格監管。讓市民放心的菜籃子,做好食品安全的守門人。彭州的做法是積極推行蔬菜可追溯系統的建設。圍繞蔬菜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彭州建立農業投入品管理、蔬菜標準化生產、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農民合作組織、科技服務推廣五大體系,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有計劃有目標有藍圖,關鍵在於落地實施。近年來,彭州市試點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在完成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建設的同時,狠抓14個蔬菜重點鎮、36個農業生產企業和專合組織的蔬菜檢測室建設,在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室里,不僅有配套齊全的檢測儀器,還有專業的技術檢測人員。一旦發現不合格蔬菜,將立即銷毀處理,絕不走出基地。檢測的數據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到彭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數據庫,從而實現蔬菜的可追溯。截至目前,該市初步形成了以市監督檢測中心為主體,各鎮及村、生產企業和專合組織為延伸的農殘檢測體系,初步建立了涵蓋該市四川濛陽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14個蔬菜生產大鎮和36個生產基地及專合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信息平台建設。內強品質,外樹品牌。彭州市堅持實施“農業品牌戰略”不放鬆,彭州先後創建了“龍門山”牌無公害蔬菜、“御隆康”大蒜膠囊、“三界萵筍”等129個農產品品牌。2008年“彭州大蒜”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品牌認證,2010年2月彭州市三界、升平、軍樂、葛仙山鎮10萬畝大蒜基地獲農業部綠色食品中心“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大蒜)”稱號。做大做強產業 “高端”之路繪就蔬菜產業鏈核心提示:2012年,彭州農民人均蔬菜收self storage3636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7%,蔬菜產業已成為彭州農業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蔬菜種植支撐起當地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架構,但彭州的使命遠不只于此。瞄準高端,彭州要打造“種子種苗—商品蔬菜生產—質量監管—精深加工—市場流通”的蔬菜產業鏈條。“農以種為先”、“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現代農業生產實踐證明,種業興則農業興。牽手種業企業,彭州先後引進瑞士先正達、美國杜邦先鋒、法國利馬格蘭等種業巨頭,引進美國西芹、日本白菜、韓國蘿蔔、以色列彩椒等新品種;而當地的種都種業公司則已在過去20年間收集了上萬個種子材料,並自主研發了多個蔬菜品種,光成熟的辣椒品種就有40多個,品質達到,甚至超過國外。“一個產業要長久不衰,還必須堅持科技創新,不斷引入信息、技術!”這是彭州農業專家多次前往北方壽光蔬菜市場考察後總結出的經驗。培養屬於彭州的科技力量,當地寄智于多家科研院所。依托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科院、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百信公司、種都種業等,彭州建立起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試驗示範核心園800畝,引進蔬菜新品種近100項,推廣蔬菜新技術10—15項,“三新”技術推廣覆蓋面比原來擴大45%,推廣周期縮短到2—3年。在加工方面,依托蔬菜資源優勢,四川廣樂、福建永輝、四川欣康綠、四川盈棚強勢入駐濛陽農產品加工園,產品包括辣椒醬系列,茶樹菇、金針菇等珍稀食用菌系列,以及大蒜、萵筍、青菜等方便泡菜系列共100多個品種,蔬菜及其製品銷往全國300多個縣(市)。“在蔬菜產業鏈中,流通環節至關重要!”據介紹,彭州市以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為依托,以建設全國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價格形成中心、蔬菜產業會展中心為目標,以基層產地蔬菜批發市場、彭州蔬菜連鎖配送中心為骨架,以蔬菜產銷協會和培育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扶持發展蔬菜專業營銷隊伍,構建現代蔬菜物流銷售體系。目前,百信農業、建稚農業及其他蔬菜專業合作社在成都西單商場、家樂福、百盛購物廣場及武侯區、高新區、錦江區等建立彭州蔬菜專銷點和直銷店29個。借力菜博會 產業“由小到大”跨越到“由大到強”核心提示:連續三屆舉辦國家級的菜博會,在彭州人看來,意義重大。一串驕人的數字成績顯示:第一屆菜博會簽訂蔬菜長期戰略合同6個,由此打響“大地菜”品牌,將彭州綠色生態蔬菜推向了全國;第二屆菜博會,參觀人次超過50萬;第三屆菜博會上,成功簽約項目近60億元,讓彭州的蔬菜產業實現了“由小到大”到“由大到強”的跨越。頂著“全國商品蔬菜生產基地”、“全國蔬菜產業十強縣(市)”、“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的光環,近幾年,彭州的蔬菜種植面積保持在100萬畝左右,蔬菜總產量250萬噸。“蔬菜產業作為彭州的傳統產業,也是主導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彭州蔬菜產業發展已經相對成熟,通過菜博會,又實現了大的跨越。”說起菜博會帶來的成效,彭州市分管農業的領導們全都一臉自豪:菜博會打響了彭州蔬菜的品牌,使蔬菜市場產銷兩旺;旺盛的商氣又吸引了�多商家雲集,提升了蔬菜產業的整體水平。據介紹,作為成都的菜籃子基地,成都舞東風超市、益民超市、沃爾瑪超市、伊藤洋華堂等大型超市都在當地建立了蔬菜基地。同時,彭州的蔬菜還承擔著“南菜北運”的重任,每年外銷蔬菜達200萬噸。菜博會的輻射帶動作用遠不僅限于農業產業增效增收。每一屆菜博會,還整合了科技合作、基礎投資、文化活動等多種資源,其帶來的價值已經遠超展會期間簽約和交易的數字。菜博會甚至還帶動了當地的農業觀光、農業主題園等一三互動旅遊業的發展,多個星級酒店、鄉村旅遊景點也拔地而起。粟新林 竇萍/文 彭州市農發局供圖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 的頭像
    miniddy

    miniddy的部落格

    minid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