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有人劝香港用人民币。众所周知,self storage货币在经济上有计价、交易及储值三功能,但政治上却有主权象征的意义。昔日新兴市场因债务或汇率危机而弃用本币如美元化,虽无割地赔款,但亦甚有丧权辱国的味道。《基本法》清楚写明港元为本港法定货币,若九七后仅十余年便急不及待废本币,一国两制的两制即告荡然无存,中港皆双输。有此愚见,起因是近月人民币国际化上渐多动作,惹起港元被「边缘化」的疑云。何谓边缘化呢?不先下个定义,讨论便无意义。顾名思义,如果港元真的已被边缘化,即文初所指的三功能已由另一货币「做胆」,令港元在核心上「无碇企」而要靠边站。是否如此?请君观察,究竟日常牌价以港元还是人仔报价较多?以哪种货币交易为主?答案显而易见,毋须搬出数据。即使论第三功能储值,从当局最新的7 月份数据所见,本港存款当中人仔仅占8%,人仔虽已来港多年,但谁靠边站谁是胆,根本无得拗的。无选择到二拣一中港两地贸易其实历来频繁,有此疑云,还不过因为人民币近年始为区内所接纳。多了贸易,自然多了使用货币,而在港的转口贸易中,可用的不外乎中、港、美三币。鉴于本港的转口中介角色,货源及目的地均非使用港币,故合理选择只剩中、美两币。由原本无选择到现在二拣一,很自然的,均衡结果乃五五波。纵贸易上人仔最终占半,其实都不可说成港元边缘化,毕竟港元的作用是服务本港,只有当人仔渗透日常生活,至店铺的报价、银行的交易、阁下的荷包均以人仔为主,才有条件说港元被边缘化。现在我们看些客观数据。国际结算银行上月公布了每三年一度的汇市交投统计;国基会虽有统计全球央行储备分布,但这是政府层次对各币的取向;要反映民间偏好,国际结算银行的汇市交投调查反更合用。先看三个焦点地的货币在全球交投中的占比。观图所见,近十余年来人仔交投确在急增,港元显著回落,但仍稍高于星纸【图1】。此消彼长是种现象,最重要的还是知道解释。君可自问:啥情况下你会买卖某币?还不外是收息炒价。由此路进,一只高息或肯升值(兑美元)的货币,交投应较活跃。近年而言,人仔正是两瓣都中。只要看看人仔的美元汇价,及其占全球汇市交投占比,即见两者关系甚强【图2】。环球贸易近年不济,贸易结算理据还不如汇市交投的准。地位「关键」在升值同样的道理能否解释另外两地──港、星?将图2 换上港汇指数及港元交投占比,即见模糊关系,尽管不强【图3】;但再换上新加坡数据后,两者又见关系了【图4】。原来这种「地位」关键在于升值。地位稳吗?那就要问,一只货币可否无止境升值?现将上述图象(图1)拉阔至综览全球,并剔去交投占比超高的G7 币【图5】。以今年4 月排序,由第8 只墨西哥币数起,很快便到人仔;数到25 位的马来西亚后,其实已「无料到」,故菲律宾后的略去不报。综观而言,港币的国际地位其实不算太逊色,四小龙中仍排第一,只是如瑞典般成熟市场被削份额。至于新增份额者多属新兴市场,且不限于中国。是否所有新兴市场都大国崛起?显然不是。故这可理解为近年热炒下,资金涌入推升币值从而吸引更多交投。但还是那句:要保这种模式,除非不停升值。本港既非新兴市场(记住:香港是「细小开放型经济体」,但人均收入拍住美国,不可能是「新兴」),在新兴概念当炒下输份额不难理解;还有的是,将香港与大陆比,根本比喻不伦。汇市交投多寡视乎某地印几多银纸(货币供应),币量少自然交投疏;而印钞多寡则应与经济活动或GDP 挂钩。将港币交投与人仔比,潜台词是将本港GDP 跟大陆比,听落合理吗?以寡敌众,本应输少当赢。最合理的,其实应撇除这个效应:做法简单,只要将各币于mini storage球汇市交投的占比,除以该国于全球的GDP占比就是了。香港大陆「无得比」鉴于是「占比÷占比」,故无单位;亦因今年未有GDP 数,故未能计比例【图6】。我们如上(图5)般报第8 大起,可见中国的一点也不高。反而细小型体系如纽西兰、本港、新加坡等,以同额GDP 做出的货币交投量,则一点也不低;香港仅次于纽西兰。正如债务会以「占GDP 计」,以这「合理尺度」而论,实不明白为何港人要妄自菲薄。现再从另一角度,不是货币而按地区,看看汇市交投的分布。现只集中讨论G8,由于中国封资本账,故其排名甚后而不上榜【图7】。如图所见,无错,一如所知般,星洲排前于我们,且高两位,但论金额根本五十步笑不到百步。压倒性的始终是伦敦,且市场份额愈升愈有,其次纽约。排3 至8 者根本分别不大,故媒体只报排名的做法,只会蒙蔽实况而枉妄自菲薄一场。人仔渗透属必然由此亦可以推断,国际金融中心极可能具寡头性质,全球数目不会太多,一起二止未见三,头一、两位通常已夺去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如上逻辑,英美经济体积超大,星港与之比,无异「蚊髀同牛髀」,根本无得比。故合理做法是将各地的汇市交投量除以当地GDP,化作同一平台后可见,星洲最强,但本港亦不差,排第二,英国第三【图8】。反而GDP 够大的美、日,比例不见得人。比较图1、图6、图8 可见,港元地位虽见削弱,但香港作为汇市交投中心的潜力不错。最后看看中、港、星三币在汇市各活动中的交投分布【图9】。大陆做不少现货,但星、港却侧重于外汇掉期,金额计还以本港较大。星洲赢本港的主要在远期及期权,换言之,他们其实赢在衍生工具。本港衍生市场弱吗?当然非也,做轮做到全球一哥,只是独沽一味做港股,专玩庄家杀散户的「大虾细」,视野窄矣。衍生市场照搬汇市,照理应无难度,只是欠缺暴利诱因,搞不大矣。至于跟大陆比较,同样也是输这两项,可见大陆在衍生工具上急速发展,不输蚀了。我们应往哪方向赶上去,亦呼之欲出。本文摆出论据数据,目的是要呼吁港人(尤其哗众媒体)别妄自菲薄、自乱阵脚。随着大国崛起,人仔渗透是必然的,但均衡点仍在二分或三分天下,港纸距离边缘化,还有很远很远。未有条件「人仔化」一只货币的第一目的是要满足当地经济需要,观乎全球数以百计货币,不少属于「奇离」国家,不少经济体积远小于香港者也配(deserve)拥有自己的货币,且行之有效,以香港的人均收入及金融地位,绝对匹配拥有自己的货币,以供自用。人民币还未自由流通,现阶段就劝属于「境外」的香港以之取代本币,实不知此等「学者」何所据而云。货币犹如语言,作用在减交易费用,但非有主流派就无少数派。正如大陆官方用普通话,但惯用方言仍数以百计;也如不少小国位处主流货币国附近,一样可以保留本币。到外来的主流货币自然渗透至相当程度后,条件成熟时放弃本币,方为上策,爱沙尼亚的「欧罗化」就是近年一例。目前香港显然未有条件「人仔化」,只见新兴概念当炒而无视「交投不外派息升值」的趁墟评论,一窝蜂矣,未必襟摆。不过政治、主权使然,相信「上面」最终极的想法,还是要废港纸而用人民币了。由此路进,亦可理解为何当局在联汇问题上一拖二拖再三拖,因其认为只要拖吓拖吓,拖到人仔全面渗透本港时,一废港纸便可将问题毁灭于无形。但观古今、四海的经验,除非大量渗透的除银纸外还有「人」,否则,要拖到港元真边缘化,纵不很难亦有排矣。若姑且相信五十年不变的话,用港纸的日子尚有三分一个世纪,宜好好思考其出路。近日事忙且下周又再放假,本栏下周再停一次,后周再见。交通银行(香港分行)环球金融市场部罗家聪迷你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