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迷你倉尖沙咀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展健康服務業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什麼關係?中國保健產業如何在健康服務業發展中提速?為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鋒。 《中國經營報》:你如何理解這個意見? 徐華鋒:以前,中國沒有健康服務業這個概念,這是國務院第一次把關於健康的概念打包成健康服務業,其中涉及醫療、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等範疇,指導意見發佈之後,很多政府部門已經有了支持產業發展的措施,比如財政部、科技部都提供了資金支持。 實際上發展健康服務業具有很多的內涵,甚至和現在正在進行的醫改關係都很密切,醫改的核心理念以前是重治療,現在是重預防,其中健康產業的發展就能起到促進醫改的積極作用。但是落實到地方、落實到部委的細則,我認為需要一段時間,企業和政府也需要消化。 《中國經營報》:食品安全法現在到了修法階段,對保健食品來說,過去是審批制,新的條例可能會涉及到備案制,你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徐華鋒:現在有一種意見是要政府取消保健食品功效審批,由企業自主聲稱並自負責任,如果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功能不持有異議則可以認為該產品是有效的,如果有消費者索賠,政府再來管。我認為,如果對保健食品的監管全部放開的話,在目前的市場情況是不太適宜的,其中的關鍵是如果市場上銷售的保健食品出了安全問題,政府拿什麼手段來監管?因為消費者個體的差異,政府又怎麼來驗證其服用的保健食品有沒有功效?就連對安全要求非常苛刻的美國的膳食倉充劑市場最近也發生了違法添加的安全問題,因此對待保健食品的安全不見得完全放開市場監管就會好。 《中國經營報》:如果貿然取消對保健食品的審批制,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徐華鋒:首先要申明的是,保健食品的功效認定,我認為監管方向一定是備案制,因為政府沒必要負擔理應由企業承擔的產品責任,但就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沒有緩衝期的變審批為備案,也許會出現更多的市場問題。比如由於缺乏事後判定的依據,增加了政府的執法監管的難度,給解決消費糾紛製造了難題,在現實中也缺乏操作性。再比如中國傳統聲稱像潤肺、滋陰、活血化瘀等等與中藥相關的“藥食同源”產品,如沒有一定程度的審批,監管起來更難。現在看來,依法批准的保健食品還沒有發生過大的安全事故,這就說明現在的監管還是有效的和可以信賴的,只是審批制應該與時俱進,簡化申報程序,縮短審批時間,減輕企業負擔,才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經營報》:對國外的膳食補充劑是否應該納入監管? 徐華鋒:9月30日,國家食藥總局發佈通知,以口服液、膠囊、片劑為劑型、限定攝入量的這類產品統一要報批成保健食品,如果以食品形態在市場上銷售就成了違法行為。而反對的意見則是,從國際上的實踐來看,這部分產品都不需要審批,在中國當然也不需要審批。我認為,對一些國外進口的新產品,中國人還沒有養成消費習慣的產品還是應該堅持審批制,對一些國人已經能夠理性消費的保健食品可以適當放寬審批,這是比較可行的方法。從長遠看,保健食品應該採取分類分品種的監管辦法,審批和備案也許要同時存在一段時間。mini storage
- Dec 29 Sun 2013 13:23
保健食品安全仍需有效監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