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藝穗會在七、八月到學校及長者服務機構進行戲劇故事巡演期間,新蒲崗迷你倉應邀到盧家大屋為家長及其子女、遊客作了四次的專場演出。演出形式新穎、目標明確,收到了預期的演出效果:活化具歷史特色的民居大宅,豐富市民大�的精神生活,為本地語言藝術愛好者增添了在不同場合的演出機會。 盧家大屋與鄭家大屋分別是昔日本地富商盧九與文人政治家鄭觀應的住所,氣宇非凡,極具兩三百年前豪宅的風采與特色。經修葺開放後,吸引不少遊客到訪。 兩座對外開放的大宅,氣氛與一般的博物館無異,很靜。不同之處卻是:博物館是現代建築展品(實物、圖片、文件)十分豐富,而盧、鄭兩家大屋卻只是兩幢修舊如舊的古老民居,藏品甚少。對西方遊客而言,屋內、屋外的樑、柱、牌匾、浮雕等等都很有新鮮感,很具吸引力,但對來自海峽兩岸的遊客來說,早已司空見慣。 如何把盧、鄭兩家大屋“活化”是有關當局積極面對的課題。 年前,筆者被邀到兩所大屋參觀,與主人談及一些“活化”的具體內容時,彼此都有這麼的一個共識:內容上必須與“澳門製造”有關mini storage例如說:大廳可用作本地藝術愛好者的繪畫、攝影、美勞製作的展覽廳,作品定期更換;較小的廳房安放座椅,讓遊客坐下小休時,現場作一些本澳音樂或舞蹈比賽及醒獅舞、醉龍舞的錄像重播;本澳昔日的製造業如神香、炮竹、珠繡等,對外地甚至是本地的年輕一代的訪者而言,只能算是幾個頗陌生的詞彙,如果能邀請到一些長者現場製作示範或錄像重播,參觀者定會感到耳目一新、上了一堂�貴的歷史課。 沒想到,當日“理所當然”的建議,竟然能得到了一點積極的回應。此次的戲劇故事專場,算是“活化”盧、鄭兩家大屋活動的“突破”,成績如何,相信會得到客觀中肯的評核(其中一場主辦機構設有現場觀�問卷調查)。 四次的專場演出結束了,若要我作點總結、評論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指出:一、此類半露天的演出,不宜在酷熱的天氣下進行,秋天最理想;二、宣傳不足,來日的“活化”活動應在遊客指南中有所介紹;三、起著鼓勵、評核與監管作用的圈內人的評論未見在傳媒上出現。這是如今本澳戲劇演出後常見的現象,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周樹利 self storag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